实盘配资平台查询
发布日期:2025-04-16 22:27 点击次数:148

实盘配资有哪些 券业“一哥”之争已启序幕

实盘配资有哪些 券业“一哥”之争已启序幕

本世纪第二轮证券业兼并大潮正在展开实盘配资有哪些,而它的后影响已经着落到一季报上。

上市券商的最新预增公告显示,今年一季度证券业的利润排名出现重大变动。

刚合并的国泰海通以超110亿元,以及350%以上同比增速抢到了行业利润排名的第一名。

行业多年的龙头公司中信证券,暂时以超65亿元的表现名列第二。

此外,华泰证券和中国银河分列第三、第四名,中金公司、中信建投分列第五、第六名。

不过上述业务数据来自于各家公司的预增公告,并不包含收入数字,也不是最后的一季报,各家券商的最后排名尤待确定。

但相关经营数字明白无误都显示以下结论:

内地证券业的行业“大洗牌”,开始了!

行业“净利润”排名重构

根据资事堂对截至4月13日的2025年一季报预增公告的统计,各家券商的利润业绩预测数字如下(仅限于公布业绩预增公告的券商):

最新完成合并重组的国泰海通证券,今年前三个月预计净利润高达112.01亿元-至于124.45亿元区间,预计同比增幅最高可达400%。

整体同比增速和净利润净额都高于其他证券公司。

其后,中信证券以32%的稳健增速和65亿的净利润额度排名第二。

华泰证券以34.37~36.66亿的净利润规模排名第三。中国银河以27.73~31亿规模的利润排名第四。

再往后,中金公司排名第五、中信建投排名第六。

考虑到上述六家事实上也就是过去业内前十强的主要候选人(另外几家热门机构候选是广发证券、招商证券和东方证券)。

所以这个排名有相当的指示性。

国泰海通是“最大变量”

不难发现,本次券商行业排名重构的最重要变量来自“国泰海通”的成立。

作为上海两家头部券商的“合并成果”,新成立的国泰海通证券此次净利润“爆增”了350%以上,并一下子甩开业内同行至少一倍的距离。

另外,根据国泰海通证券的公告,该公司成立后总资产规模达到1.73万亿,也比中信证券1.71万亿元的资产规模略高了“一点点”。

至于最关键、最能体现综合实力的营业收入部分,目前业内并不知悉。这可能构成两家券商2025年一季报的最大看点。

总体看,由于合并后首份季报的净利润“暴增”,国泰海通登顶并重构了当下这一季的券业排名。

“券业一哥”竞争仍然胶着

不过,由一季度快报初步确定的行业排名能否保持,仍待观察。

一方面,从历史营业收入角度看,中信证券2023年一季度和2024年一季度的营业收入分别是153.48亿元和137.55亿元。

同期,“国泰君安+海通证券”的营业收入分别是178.1亿和127.45亿元。

以此目测,两家券商应当在伯仲之间。

净利润方面也是如此, 中信证券2023年一季度和2024年一季度的净利润分别是54.17亿元和49.59亿元。同期“国泰君安+海通证券”的净利润分别是54.74亿和34.01亿元。两家券商还是伯仲之间。

加上前述的总资产规模高度接近,未来中信证券和国泰海通可能持续多年在业内“抗衡”。

这出“强强竞争”的戏码,显然会格外精彩。

“业务整合”能力成为“杀手锏”

从中长期看,国泰海通和中信证券的“一哥”之争还是取决两者的综合实力,尤其是业务整合能力的竞争。

就以券业核心的投行、研究、资管三大业务来看,合并后的国泰海通将拥有较多的公司注册员工数、投行保代人数、分析师人数和公募业务子公司家数。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中信证券历史上拥有行业前两名的投行业务能力、曾经的卖方佣金排名第一位,以及业内前两名的公募基金公司之一华夏基金。这场竞争还有很多可以“质”与“量”竞争拼搏的地方。

“并购”契机犹存

除了自身强有力的业务整合能力、费用控制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外,国泰海通、中信证券分别还有并购的契机。

其中,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之间的合并传闻由来已久,过去半年内双方还分别任命了有对方机构长期工作经验的人士为核心高管,这种人事安排令得前述的传闻更加“有鼻子有眼”。

而从资产规模、净利润规模来看,一旦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有实质性合并动作,这家公司的业务实力和行业排名将相当惊人。

从另一个角度看,尽管未来一段时间,内部整合可能会成为国泰海通管理层主要精力所在。但上海本地发达的证券金融业基础,还是为这家公司进一步整合做大留足了想象空间。

这亦再次证实了一点实盘配资有哪些,强大的体系整合迭代能力,是未来金融机构的核心能力,这一点谁做的好,谁更有可能成为未来的券业一哥。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推荐资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