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盘配资平台查询
发布日期:2025-04-12 21:19 点击次数:186

安全投资炒股技巧 IPO审核节奏变化了?受理与上会企业双双增加 还需关注这几个变量

安全投资炒股技巧 IPO审核节奏变化了?受理与上会企业双双增加 还需关注这几个变量

  随着2025年第一季度落幕,IPO市场回暖态势愈发显著。本周4家企业上会的消息,不仅刷新了年内单周上会企业数量纪录,市场对IPO审核节奏是否加快的讨论度也再次升温。

  IPO审核节奏提速可从数据中得以判断。截至目前,年内已有13家企业上会,其中4月上会企业多达5家,为各月之首,本周更是创下单周首发上会数量新高。其次,在受理环节,3月共有5家企业集中获得受理,其中北交所受理企业数量领跑各个板块。3月的集中申报,叠加4月首发上会的加速推进,或都清晰显现出2025年一季度末的IPO审核节奏显著提速。

  对比2024年,2025年一季度受理家数已超过去年全年的2家受理数量,一季度上会企业数量仅约为去年同期25家的一半。但结合目前在审数量仅189家来看,2025年IPO市场整体或呈现市场活力回升、审核流程提速的积极态势。不过,受到市场变化、政策导向以及企业自身发展等诸多因素影响,这一趋势是否延续仍尚待观察。

  上会企业与受理企业是否体现共性?

  上会企业和受理企业在行业分布、募资用途等方面可探究到一定共性。从数量与时间分布来看,年内13家上会企业数量逐月递增,4月成为上会高峰月,其中创业板尚无企业上会。值得一提的是,年内首家上会企业马可波罗因财务资料有效期问题,上市进程变为中止,落后其余上会企业。

image

  上会企业所属行业各有差异,但均具备战略意义。如鼎佳精密身处消费电子功能性及防护性产品领域,山大电力专注电力业务,悍高集团涉足家居五金与户外家具,岷山环能投身环保产业。整体而言,上会企业多与国家重点支持的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契合产业政策,具备一定的技术含量及发展潜力。

  募资用途方面,多数企业将资金用于扩充产能,部分企业还计划通过补充流动资金优化财务结构,应对原材料采购、生产周期波动等日常经营资金需求,以保障企业的稳健运营。

  受理端来看,5家企业均于一季度末集中受理,多数聚焦在专用设备制造业,且深交所暂无受理企业。这些受理企业的募资用途则紧密围绕主营业务。如华汇智能用于新能源智能装备研发生产;双英集团聚焦汽车座椅及内外饰件相关项目;卓海科技投向半导体前道量检测设备相关项目;昂瑞微围绕射频、模拟领域的集成电路设计;睿健医疗则专注于血液净化产品。

  各家通过募资进一步强化主营业务,也显现出发行人对自身核心业务的重视和发展决心。

image

  此外,受理的5家企业募资用途均聚焦在研发创新、丰富产品线、扩充产能规模等方面。综合来看,这些企业以全方位提升企业竞争力与市场地位为主要目标,这些共性因素或成为企业成功获得受理的重要考量。

  回顾2024年,共计77家IPO被受理,北交所受理66家,为受理最多板块,专用设备制造业在IPO行业中占比最高。2025年这5家受理企业延续了北交所占比高,以及专用设备制造业受关注的趋势,且募资用途在围绕主营业务强化和升级方面更加明确细化。

  总体而言,无论是上会或是受理企业,在行业布局上紧跟国家战略方向,在募资用途上则聚焦主营业务发展与竞争力提升,部分共性或反映了当下IPO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推动产业升级的导向。

  未来IPO走势将如何演绎?

  展望2025年IPO市场走势,综合部分券商预测,常态化IPO或有松动,预计全年IPO数量将稳定在100-200家区间。除数据预测外,市场各方对于审核节奏是否延续、背后的驱动及制约因素,以及对全年预测数据达成的作用,均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关注。

  问题一:未来审核节奏能否延续?

  部分投行人士指出,IPO发行数量的变动与企业质量紧密相连。无论是市场还是监管层面,都青睐那些拥有突出核心竞争力、创新技术,并且盈利规模较大的企业上市。若优质企业持续涌现,未来审核节奏加快趋势则有望延续。

  究其缘由,新股发行市场“重质量”的趋势愈发显著,监管政策的变化为优质企业上市提供了更有利的政策环境。从各板块来看,科创板、北交所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对于那些符合国家战略重点领域的企业,监管层倾向于加速处理存量IPO项目,以此优化资本市场结构,提高市场运行效率。此外,为进一步增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IPO发行也在积极响应产业政策的号召。

  然而,这一态势的延续并非板上钉钉。一方面,监管部门对企业上市质量的把控未放松,现场检查力度持续增强,现场督导覆盖面不断扩大,对拟上市企业在业绩、研发投入、信息披露等方面提出了更高标准。这可能导致部分企业的审核进程拉长。另一方面,尽管当前IPO堰塞湖问题有所缓解,但整体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市场的承受能力等因素,会使监管部门在审核节奏上保持灵活性,不会单纯追求速度。

  问题二:审核节奏加快的驱动与制约因素有哪些?

  IPO市场的走势与变化,是驱动因素与制约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政策导向、市场需求以及市场结构优化是推动审核节奏加快的主要动力,而企业质量和市场承受能力则是限制审核节奏的关键因素。

  从驱动层面而言,监管政策更强调“提质”,引导资源向优质企业倾斜,鼓励硬科技企业、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企业上市,借此推动产业升级,赋能实体经济发展。其次,发展迅速、有强烈融资需求的企业审核节奏或有所提速,相关企业通过上市能获取更多资金用于技术研发、产能扩充、提升竞争力等,年内被受理的5家企业在这点上均具备共性。

  有投行人士表示,当市场行情平稳时,监管压力相对减轻,有利于维持一定的审核节奏。一方面,资本市场需要持续注入“新鲜血液”来提升市场活跃度。另一方面,合理的审核节奏有助于平衡市场的供需关系,让优质企业及时进入市场,满足投资者多样化的投资需求。

  制约因素来看,由于宏观经济形势及行业发展变化等不稳定因素的影响,企业经营状况也会发生变化,一旦最新年度业绩下滑,就可能对其上市节奏产生影响。此外,审核节奏过快很可能对市场资金面造成冲击,因此监管部门需要综合考虑市场的承受能力,对审核速度进行调整。

  问题三:当前审核节奏提速对全年预计IPO数量有何影响?

  某投行人士分析指出,市场处于动态变化之中,IPO发行数量易受市场波动影响,难以单纯依据预测数据来确定。其最终数量需要综合监管态度、市场实际情况以及储备项目质量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考量。即便监管力度逐步适度放宽,申报企业自身的质量优劣依然是决定IPO数量的关键所在。

  另有投行人士表示,在当前上市公司数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且市场行情不太稳定的情况下,多数企业可能会选择通过并购来替代IPO安全投资炒股技巧,以此启动上市计划。

推荐资讯
友情链接: